热线电话:
400-123-4567开屏广告人人得而诛之?半岛综合体育
半岛综合体育• 开屏广告是为了缓解用户等待焦虑而诞生的,但现在已经成为用户体验的负担。
• 开屏广告的手段越来越流氓,包括假关闭按钮、假倒计时、连环套娃等,严重影响用户体验。
• 用户和开发者通过跳过广告工具来开屏广告,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干预和律师函的压制。
因为广告屏蔽软件已经有很久历史,无论是商业还是公益的,方案都非常成熟,上万星的开源工具随处可见。
稍作了解后,发现这里面还有更多故事:有巨头亲自下场,律师函随处飘扬;也有网民口诛笔伐,合力反抗……
而把这一切纽在一起的,就是大多数人深恶痛绝,但又避无可避的开屏广告——广告商和流量主的蜜糖,手机用户的砒霜!
全球最大的网络广告公司,是搜索起家的Google;而中国最大的网络广告公司,是卖货的淘宝。
对,你没有看错,从PC到移动,从搜索到电商……互联网有一半以上的财富由广告创造。
最早广告的出现,是为了缓解成本压力,毕竟互联网刚刚萌芽的时候,是大多数人在用爱发电,有人能赞助广告,才有活下去的动力。这也是为什么,到了今天Google的搜索广告还会标识“Sponsored”(为慈善筹款而举办的)的原因。
今天,我们已经习惯开始为服务付费,在网易上开黑胶会员、在爱奇艺上买VIP、在王者荣耀里充皮肤……这一切过程,只需要扫码即可完成。
而那个时候,没有支付宝和微信,网络支付极不发达,想要在网上买东西,需要到邮局汇款,所以根本谈不到通过售卖服务赚钱。
2007年1月,iPhone正式发布,将互联网划分成PC和移动时代,影响之深远,以至于到了大模型火热的今天,言必称希望找到大模型应用的“iPhone时刻”半岛综合体育。
是年半岛综合体育,伴随百度达到顶峰,李彦宏成为中国首富,PC互联网也达到了顶点,移动互联网开始接棒,开启了下一个移动互联的黄金时代。
最开始是谁引入的开屏广告,已经无从得知,但有一点是容易被忽略的,开屏广告的出现,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。
早期的手机配置低、性能差,打开一个APP经常需要等待很久,用户不得不长时间看着一个白屏。到了今天,尽管手机性能已经堪比早期PC,但随着APP的日益庞大臃肿,资源消耗需求也同步提升,所以很多低端机还是会出现白屏、卡顿的情况。
很早就有测试,用户打开网站流失率,会随着等待时间成指数型上升,APP也是同样道理。
有的人想到了放置一个欢迎界面,而有的人想到的是避免用户看白屏的同时,还能小赚一笔钱。
我们不知道在开屏广告进入手机时,背后出于收益和体验的动机到底是谁大;只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,开屏广告如今已经成为收入的现金牛,无孔而不入,甚至让人烦不胜烦。
过去很多年,中国互联网都向欧美学习,我们称之为Copy to China。
而今,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速度,已经实现了对欧美的弯道超车——我们先不谈核心科技,至少在应用层面是这样。
很多人也不知道的是,国外的APP长时间是没有开屏广告的,他们将开屏广告视为用户体验大忌,最初,在国外能看到开屏广告的大多是中国公司开发的APP。
经过中国APP的教育,再加上营收的压力,“Dont be evil”的浓眉大眼Google,也推出了开屏广告,Google Admob作为出海应用的广告变现平台,已经开始支持多种形式开屏。
Google推出开屏广告另一个重要原因是,哪怕不出专门开屏广告形式,一样有很多APP开发者将原生、Banner放到开屏上去。尽管审核会识别这样的违规行为,但有矛就有盾,APP开发者最擅长的就是猫鼠游戏,漏网之鱼数不胜数,自然,引入更多流量对Google也是有利的,所以不乏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的可能性。
很多APP的开屏收入占比超过80%,开屏收益单价相较于原生、Banner这样的嵌入式广告,要高出10倍不止。要想放弃这么一大块收入诱惑,对大多数人来讲,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而开屏作为APP应用入口,也被很多品牌方视为黄金点位半岛综合体育,要想彰显品牌实力,这是绝不能放过的地方;作为从业者,我曾于2017年推出过开屏广告相关的营销产品,也就是可以让品牌方的广告同时出现在上百个APP打开时,这种震撼效果,对于品牌方是最难抗拒的诱惑。
当前手机性能已经较第一代智能机,提升不知几何,那个人人打开APP都有白屏的时代,已经一去不复返,所以打着缓解等待焦虑的旗号做开屏广告,已经说不过去。
更重要的是,开屏广告是应用入口,在用户的使用必经路径上,设置干扰项,是用户体验大忌。
当用户点击广告后,就会跳出APP,进而影响APP DAU和使用时长,要知道,这两个数据是资本最看重的APP核心指标;开屏广告点击率轻松超过10%,也就是很容易引起超过10%的用户使用时长损失;很多大型APP在接入开屏广告时,会做严格的AB Test,目的就是尽可能降低影响。
如今广告已经不仅仅是支撑成本,解决用爱发电的问题,很多职业开发者已经用它赚得盆满钵满。
广告生态是一个庞大的体系,这个体系庞大到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独立控制,除非APP放弃开屏广告。
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开屏广告,已经是几经监管规范的结果,而在早期,说混乱不堪毫不为过。
发明这个的人半岛综合体育,一定有丰富的PC诱导点击经验。在弹窗广告泛滥的PC上,你可能看到过这样的广告,它有两个关闭按钮,你不会点错,因为两个都不是真的关闭,而能线秒后才会出现。
开屏广告为了让用户不那么烦躁,大多将时间控制在5秒,但是你看到的5秒可能实际上是8秒,每1.6秒倒数一个数,多几秒的时间,总会有更多人忍不住点我的广告。
一个开屏广告结束了,是另一个开屏广告的开始,智人千虑必有一失,你总有失手的时候吧?
如果你正在打开支付宝,你现在看到了支付宝首页界面了,你会去点它吗?大概率会吧,但这实际上只是开屏广告的素材,他们把支付宝截了个图而已,你的一个不小心,又为他们贡献了一次点击。
手机上落头发是常有的事,来了一只小蚂蚁在上面爬也是再正常不过了,所以你用手去轻轻拂开它们,但这都是假的,只有贡献的点击是真的。
你总是那么幸运,能够中一个大奖,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是很独特的,也很相信自己是有这个运气实力的,所以你去打开红包领奖,然后广告发布商开心地笑了。
如此,种种手段,大多是身在大城市的白领发明的,他们往往是深谙用户行为、用户心理学的高材生。
对于这些手段,年轻人可能迅速免疫,但中国还有几亿人的下沉市场,他们不知道,原来城里套路深——身在镇上村里的老年人,怎么也没有想到,他们竟然被“自己的孩子”算计了。
如今,开屏广告悄悄地回来了,显得守规矩得多,但规矩的背后,还是透露着小小的心机。
一会让你摇一摇、一会让你转一转,这么复杂的动作来打开广告,足以见得是用户感兴趣来点的吧?我可没诱导他们!
有意思的是,2022年超媒金芒发布了员工一等奖,就是一个摇一摇开屏广告,可以想见其中的利益有多大。
但防不胜防的是,你的陀螺仪总是那么敏感,哪怕你把手机放桌上,也能够精准感受到地球自转,广告有时候会自然地被打开。
当你在高架上开车迷了路,在好不容易有一点拥堵的时候,着急地打开了导航软件;
这时候APP不是把CPU算力用来快速打开APP,流量用来赶紧为你寻找路线,而是用尽全力下载了一段看起来有5秒,实际上有8秒的开屏广告;
尽管你点击了跳过广告按钮,它还是倔强地打开了拼夕夕,拼夕夕弹了窗告诉你,再砍一刀你就可以99抢iPhone,你以为是你自己误点,其实,只是他们把广告可点区域放得更大;
政策对这类行为,进行了强约束。2021年,工信部对APP开屏广告问题开始了“严打”半岛综合体育,近68家互联网公司被约谈,要求整改。这段时间,开屏广告被推上风口浪尖,并被要求下线,以示整顿决心,流量方和广告发布商心在滴血。
现在的开屏广告,已无往日张狂,流量方对广告素材也加强自审,开屏广告为了求生存,更多的是谨小慎微,用小心机代替了张牙舞爪。
大量开发者自研了开屏广告跳过工具,由于政策要求,开屏广告必须设置“跳过”按钮,这些工具可以自动识别按钮所在,并自动点击,即可免去开屏广告之苦。
李跳跳、大圣净化、丁小跳、一指禅……无数个工具在帮助人们跳过这烦心的一步。
8月底到9月初,所有上面提到的跳过广告工具,全部都收到了律师函,要求下架相应APP。
背后的原因,自然是这些工具,动了流量方的收入蛋糕——我精心设计的收费站,你怎么能开条小路?
流量方的心情非常值得理解,毕竟在流量红利到顶、经济下行的今天,增长乏力,任何被减少的营收都能感受到切肤之痛;开门做的是生意,又不是做公益,通过某些手段获取收益也无可厚非。
但,有争议的是:很多广告拦截工具都没有经营行为,也就是说,他们纯粹地开发了一个工具,使用的自由权在网民手里。
Github上有大量类似源码,网民可以自取,自行编译,是否要让Github全部下架这些源码呢?
包括Chrome在内的众多主流浏览器,都支持广告屏蔽,全球有大概37%的用户在使用这些功能,是否要让这些浏览器也全部下架呢?
Eyeo作为一个全球性商业运作的广告屏蔽公司,有2.5亿月活用户,但是却被德国最高法院支持,允许合法经营。
这就是为什么本文开头提到的工具,在Github上几乎一夜之间就从只有几百星,上升到了4000多星。
其实,这些工具并没有屏蔽广告,只是帮助用户更快地点击了被政策要求呈现的“跳过”按钮。
如果用户不喜欢这样的广告,哪怕没有这些工具,他也不会去点;亦或是用户也会练就非凡的手速,快速点击“跳过”。
一个可以值得考究的案例是,Youtube曾经推出过“TrueView”的广告形式,允许用户在几秒后点击跳过。
核心思想就是:用户不喜欢这广告,让他看完是没有意义的,也必定不会有更好的转化效果——毕竟强扭的瓜不甜。
这是一个促进生态不断优化的做法,短期内平台收益受损,长期对生态各方都有利,是所有人都乐于看到的结果:
或许,必胜客们不要急于去解决制造问题的人,因为真正制造问题的,可能反倒是厂商自己。
扫一扫关注大业微信公众帐号